朋友当中,总有那么几个妈妈每次碰面都让人不爽!也许她喜欢对你指手画脚,也许她总是忍不住显摆孩子……面对这样的妈妈朋友,我们在无奈之余,还能引起我们的反省: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,我们是否也犯了这样的错误?
我身边有这么一个“老好人”妈妈。她家孩子做什么,她都打着“给孩子自由”的旗号,不管不问。比如她儿子不停抢我女儿的东西,她只说一句“干吗又抢依依的东西”就结束了,根本不采取实质上的行动阻止他。还有她儿子霸着公共场所的玩具,别的小孩想玩他不给,她也由着儿子。有时候,真是让人看不下去。 —依依妈妈
她的“情有可原”:一味纵容孩子不当行为的妈妈,其实在内心深处有一种深深的恐惧和对孩子的不信任。在一些基本的社交规范面前,如果妈妈选择后退,不对孩子做任何要求,一来说明,她根本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遵守最基本的行为规范,她打心底认为自己的孩子是“不行的”。
二来,她同样不信任自己,如果孩子面对规则出现剧烈反抗,导致令人难堪的局面,她不相信自己有能力面对这种结果。
应对策略:
谁都不喜欢别人插手管自己的孩子,所以,只要对方的行为不危害到自己的孩子,或者其他毫无反抗能力的小朋友,我们只能选择袖手旁观。但如果我们孩子的正当权益被侵犯,而我们却不出手制止,那么我们也就没有立场责怪对方了。保护自己的孩子,让他感觉安全,是我们而不是其他任何人的责任。
2“炫耀孩子”型的妈妈回顶部
“炫耀孩子”型的妈妈
“快看,这是我家宝贝昨天晚上画的,我都不知道他这么丰富的想象力是哪儿来的!”“这次回老家,我儿子明显比其他孩子会玩儿,一去那儿就当上了孩子王。”嗯!我知道您爱您家儿子,我也很爱我的闺女,骄傲不比你少,但晒孩子、晒骄傲总得有个度啊。说白了,谁爱总听别人家孩子多聪明、多优秀啊。 —魏魏
她的“情有可原”:除了缺乏对人性的基本常识,通常来说,自我价值感越低的妈妈,越喜欢“秀”孩子。所以,这几乎是一位妈妈对自己是否有足够认可的试金石。另外,如果仔细观察,你还会有个有趣的发现:越是自己不足的地方,越是喜欢在孩子身上得到炫耀的机会。
一个越是讨厌自己内向个性的妈妈,越是抓住孩子的一点外向倾向不放。越是自己胆小的妈妈,越爱夸张炫耀孩子的某次“壮举”。越是对自己目前状况不满意的妈妈,越喜欢在别人面前塑造出一个优秀的孩子。所以,你每一次看到的“炫耀”,本质上不过是一种虚弱。
应对策略:
难道她内在的虚弱还不足以安抚你的心吗?好吧,这是有那么一点阿Q的精神,但这的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。炫耀之所以让人心生厌烦,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讨厌对方高高在上的姿态,讨厌她自己可能都没有察觉的“我的孩子比较优秀”“我的养育比较成功”的潜台词。
如果我们洞察到,这些表象映射的不过是她虚弱的内心,她的“讨厌”是不是已经减少很多?至于应对,很简单,如果真的不喜欢,就不要报以对方期待的热情附和,长久下来那份炫耀的热情总会褪去。
“指手画脚”型的妈妈
我们家隔壁的某妈,人倒是挺好的,性格也开朗,就是每次聊天不超过十句话,她就会开始评价妞妞和我这个当妈的。有时候是冷不丁的一句:“哟!妞妞就穿两条裤子啊,也太单薄了吧!”有时候则是哩哩啰啰一长串:“你干吗这么早断奶啊!你没看现在都建议多让孩子喝母乳吗?现在奶粉多危险啊,你还敢给孩子吃。不光是食品安全的问题,都说吃母乳长大的孩子安全感更好,现在你缺了将来得花多长时间补啊。6个月你就断了,真是太早了。孩子多可怜啊!”这话听得我烦透了,难道我有那么无知,你说的这些我都不知道?!可我家的现实情况,你知道吗?再说,我养我的孩子,想喂多久就喂多久,你管得着吗? —妞妞妈
她的“情有可原”:如今在意育儿这事的妈妈越来越多,尤其是知识层次较高的妈妈,再加上获取资讯的便捷程度,让每个妈妈都有机会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修炼成半个专家。最可怕的是,我们常以专家姿态自居。因此,过去习惯听到上一辈来指指点点的状况,已经变成同辈妈妈之间也可能出现“互相指点”的现象。越是在意养育孩子这件事的妈妈,越容易觉得自己在每件事情上都有经过深思熟虑、并值得推荐给别人的好建议。
应对策略:
如果你认为除了“爱指点别人”这点,对方总体上还是一个值得交往的妈妈,那么你长时间的“呵呵”“是啊”之类的忍耐,总有一天会让你厌恶这种关系。在有解释余地的事情上,我们用一两句解释一下我们的立场,或者解释不清的直接告诉对方我们自己的决定,只要我们的态度不过分,对方也不是“极品”,她一定会慢慢有所收敛。最怕的是,我们心里不认同,嘴上却敷衍说“是”,人家没准儿还误以为你很高兴从她那儿有所收获呢!其实,只要我们各自划好各自的界限,哪怕是理念不同的妈妈同样可以相处得来。
“热衷比较”型的妈妈
好不容易跟老同学琳聚个会,我最害怕的就是她总拿两家的小姑娘做比较,唉,谁让她俩差不多大呢。“你瞧瞧我闺女多淘气,跟个小子似的,你闺女多文静啊。”“哟,雯雯不会唱这歌啊,来,闺女,你给阿姨和雯雯唱一个。”……我知道她也不是成心的,所以我总跟自己说别在意,但说实话,心里还是忍不住的恼呀。 —雯雯妈
她的“情有可原”:我们这代人最悲催的遭遇之一是,总被拿来比来比去,“你看谁谁家的谁怎么就……”是我们最常听到的唠叨。虽然等到我们成为父母之后,对这种行为有一定的觉悟,但从行为上彻底根除恐怕还有点困难。如果再深一步探究我们自己的内心,难道就真的没有一点比较的心态吗?都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互的,我们可以回想一下,当对方比较的是我们毫不在意的东西,比如你闺女指甲短,我闺女指甲长这种事,你还会那么放在心上,甚至引起我们的强烈反感吗?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