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会分类培养宝宝专注力

启蒙老师 宝宝早教594阅读模式

生活中,我们常常听到有妈妈抱怨:我们家宝宝玩什么都三分钟热度,积木搭到一半就丢下,拿起玩具车没一会儿又抓起其他玩具。更有孩子已经上学的家长苦恼不已:孩子多次因为在课堂上“走神溜号”被老师点名,在家做作业磨磨蹭蹭、很难快速完成作业。其实,这些问题都指向一个关键词——专注力。

专注力有多重要?

从概念上讲,专注力又叫注意力,是人专心于某一事物或活动时的心理状态,代表着人的精神活动的指向性和集中性。它主要分为“无意注意”和“有意注意”两种,一般来说,宝宝的注意力都是从“无意注意”向“有意注意”慢慢发展的。无意注意即不自觉的注意,婴幼儿以无意注意为主,容易被颜色鲜艳、形象生动、新奇多变的事物所吸引,但这种注意的稳定性较差,持续的时间较短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大脑功能不断完善,慢慢就发展为有意注意。有意注意,即人对一定对象的有选择的集中能力,也即咱们常说的专注力。

保持良好的注意力,是我们的大脑进行感知、记忆、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基本条件。人都是在不断的学习当中逐渐认识世界,获取知识,增长见识和能力的。而学习是一个充满选择性的过程,在这一过程中,注意力集中才能让有用的,被我们选择的知识、信息进入大脑,并留下印记,从而实现学习。这一点并不难理解,而且有许多随处可得的例证:许多人都知道,注意力存在缺陷是许多学习较差学生的共同特点。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,将很难适应未来的学习生活。因此,注意力是否好,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宝宝今后的学习能力。

培养专注力要先“认识”宝宝

人的注意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,既有先天因素,更需要后天的培养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观察宝宝的日常表现,看宝宝属于哪一种类型,才能找到适合的方法,帮助宝宝提高专注力。

“省心”宝宝。生活中,有些宝宝多数情况下都能专心做自己的事情,只会偶尔分心。这类孩子就是有些家长喜欢拿来教育自己孩子的“别人家的孩子”,家长特别“省心”。要提高这类宝宝的注意力,家长要做的就是顺其自然和适当引导。家长过多干预,反而会给宝宝“添乱”,影响宝宝的注意力。

“拖拉”宝宝。多数注意力不集中的宝宝,会有比较明显的拖拉行为表现。这类宝宝做事比较困难,总是需要家长的督促,在做一件事情的同时,喜欢东摸西摸,不拖到最后一刻绝不完成任务。遇到这个类型的宝宝,家长就要警惕了,要赶快注意培养宝宝的注意力了。

“任性”宝宝。小宝宝都处在生理和心理的发育期,很难做到“坚持”。大多数宝宝做事情的专注力往往取决于当时的身体状况和心情,以及环境等因素。身体不适或心情不好,宝宝就很难做到专注。

用适合的方法提高宝宝的注意力

对于“省心”宝宝,家长要注意引导宝宝的“有意注意”。因为有些宝宝虽然省心,但可能会比较极端,表现为只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专注。家长要注意尊重宝宝的意愿,在宝宝完成一件事情时,蹲下身来,和宝宝交流,提出自己的要求,引导宝宝去做其它应该做的事情。家长要用比较有趣的事情吸引宝宝的注意力,同时,要注意鼓励宝宝能专注到这件事本身的行为。

对于“拖拉”宝宝,家长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说法方式和语气,不要严厉批评宝宝的分心行为,避免让宝宝认为自己就是个没有专注力的孩子。家长对宝宝自我控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,一般地,3岁以内的宝宝专注一件事情,能坚持5到15分钟已经很好了。当宝宝在做一件事情时,比如正在玩一个玩具,家长不要以自己认为“应该”的事情,去打断宝宝。等宝宝自己停下来时,再和宝宝说话,或提出新要求。

同时,家长要注意为宝宝营造“专注”的环境。比如不要购买过多的玩具和书籍,选择过多也会干扰宝宝的注意力。在和宝宝做游戏、说话时,家长要注意关闭电视机、电脑等,避免环境的干扰。

对于“任性”宝宝,家长就要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。比如找到宝宝比较感兴趣的东西,比如是颜色鲜艳的玩具或书籍,还是动态的玩具等。由此因势利导,吸引宝宝做应该做的游戏,阅读书籍或其他活动。这都有利于提高宝宝的注意力。同时,家长要注意适当的激励措施,如果宝宝做到了家长要求的事情,可以奖励玩具或书籍,让宝宝获得成就感,从而强化“正确”的行为。